逆生长:普洱茶错失两次机会,第三次正在来临?「茶业观察」
2015年,普洱茶市场动荡,各种声音纷至沓来,而回顾历史,展望未来,十年间,普洱茶至少错失了两次机会,2015年,众声喧嚣中,第三次机会正在悄然来临。
错失第一次机会:2007,黑茶抄底中低端市场
2007年普洱茶的溃败已经成为历史,但关于这次市场动荡,到目前为止,甚至都缺乏相对完整的反思和分析。如果就普洱茶本身说,很容易陷入莫衷一是的境况,我们还是从其他行业和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件事。17世纪的荷兰“郁金香热”也曾经上演过普洱茶般的疯狂,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最初,郁金香是以一个很美丽的传说开始传播的,但是伴随着投机者的进入,郁金香的价格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。以1637年为例,短短一个月内,一种普通的郁金香从64荷兰盾涨到1668荷兰盾,涨了26倍还多。更要命的是,当现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,期货市场由此诞生。在这客观上加剧了郁金香价格的无限攀升。当悲剧来临时,曾经牛逼得闪闪发光的郁金香甚至还不如一个洋葱的价格。(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《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》、《金融史其实很有趣》、《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》等书。)
普洱茶2007年的这次市场溃败,与17世纪荷兰的“郁金香热”何其同出而异名?也许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大众市场基础的情况下,被推上神坛,因此,升得高,跌得也重。更重要的是,自此,中低端市场让位于黑茶。而今,黑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,也在积极寻求高端市场的进一步表现。
错失第二次机会:2012—2014,白茶卡位很准
从媒体传播历史梳理的角度来分析,2012—2014年是白茶的爆发期。这一时期,普洱茶在缓慢恢复中进入迷茫期,“越陈越香”支撑的产业使命进入徘徊之后,“山头主义”的过度开发以为普洱茶是一杯清茶,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罐二锅头,醉得一塌糊涂。
这个时期,白茶压饼的大量出现可以作为白茶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。在更广泛层面上,原先绿茶主导下的制茶思维被普洱茶的独立性一定程度消解以后,白茶沿用或者部分沿用普洱茶曾经的核心语境和话语追求,在这三年间,形势一片大好。
这从2014年,有非白茶传统产区企业进入白茶领域,开创极富进取心的白茶产品就可知一二。实际上,白茶饼茶的大量涌现,笔者倾向于这是一场有准备的战役。“一年茶,三年药,七年宝”的媒体传播策略,呈现为产品时,有年份的白茶就是自然而然流尚出来的市场诉求。后续的操作路径,几乎可以从普洱茶的发展史上找到熟悉的身影。而能不能避开历史周期律,是所有白茶从业者必然要面对的问题。
第三次机会:2015,回归消费基数之年
乐发∨I 2015年显然是动荡的一年,烧茶下冰雹,15万一斤的班章,网传的大益六条新规,各种天灾人祸接二连三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所谓“崩盘论”已经不具有技术操作性了。当然,有些企业可能会很难过,这就好比,水流进入大海之前,会被自然扬弃,那些浮动的明显泡沫会被稀释得清清楚楚。
乐发∨I 为什么,经过近十年的市场教育和培养,品饮普洱茶的自然消费基数已经大大增长,虽然整个茶圈,还有人偏爱老茶和个性化的茶,但这毕竟是小众的,从科学计量统计学的角度来说,这不是一个有定量意义的统计样本。
2015年,有的企业可能会陷入极大困境,因为其系统内循环已经越来越凸显卡壳的趋势。但这一年,对一些企业来说,恰恰是逆市前行的一年,比如中吉号。据笔者的观察数据显示,中吉号立足直营广州、深圳和东莞三地的实体店,并有针对性地开放合作空间,以加盟合作的方式在全国大量开店。近几日,中吉号佛山、昆明的专营(加盟)店依次开张,可以预计,在未来一至二年内,仅昆明地区的这类中吉号实体店将数以十位计。
或许,有人认为,数量的增加,并不意味着整体实力的推进。但是,忘了告诉你,消费基数的扩张,还伴随着基数内部消费结构的排列组合,“让喝茶时尚起来”也不是一句口号,打造普洱茶完整产业链典范企业将作为一种更接地气,更趋于理性的模式推进。